一、先 “怠速升温”:严禁启动后立即带负载,给机组 “热身时间”
- 控制怠速时长与温度阈值
水温需升至 60℃以上(发动机更佳工作温度下限,此时冷却液循环正常,缸体温度均匀);
油温需升至 40℃以上(机油粘度降至合理范围,能有效润滑曲轴、连杆轴承,避免磨损)。
怠速运行 5~10 分钟(具体看环境温度:-10℃以下需 10 分钟,-10℃以上可 5 分钟),重点观察水温和油温:
禁止 “长时间怠速”(>15 分钟):怠速时燃油燃烧不充分,易形成积碳(附着在喷油嘴、火花塞上),长期会导致油耗升高、功率下降。
- 升温过程中观察预热系统状态
部分机组的燃油预热系统为 “自动控制”(启动后水温达标会自动关闭),需观察控制屏上的 “预热指示灯”:若水温已超 60℃,预热灯仍亮,需手动关闭(避免燃油过度加热,导致粘度骤降、供油不稳定);
若为 “手动预热”,启动后需立即关闭预热开关(预热系统仅用于启动前,启动后持续加热会浪费电能,还可能导致燃油管路过热老化)。
二、“渐进加载”:避免突然加满载,防止发动机过载
- 分阶段添加负载按 “低负载→中负载→满负载” 逐步过渡,每阶段稳定 3~5 分钟,同时观察机组参数(电压、频率、机油压力):
阶段:先带 30% 额定负载(如 100kW 机组先带 30kW),确认电压稳定在 380V±5%、频率 50Hz±0.5Hz,无异常噪音;
第二阶段:增至 50%~70% 额定负载,持续观察 5 分钟,若机油压力(额定转速下≥0.4MPa)、水温(≤90℃)正常,再进入下一阶段;
第三阶段:逐步加至 满负载(避免一次性加到 ),确保机组无抖动、黑烟(黑烟说明燃烧不完全,可能是低温导致雾化不良,需适当延长中负载运行时间)。
- 禁止 “超载运行”冬季低温会使发动机的 “更大扭矩” 下降,若负载超过额定功率 10% 以上,易导致喷油泵供油量过大,气缸内积碳加剧,甚至引发 “拉缸”(活塞与缸壁过度摩擦)。
三、“监测关键参数”:重点排查冬季易出现的异常
- 机油系统:防压力异常、防泄漏
机油压力:怠速时≥0.2MPa,额定转速下≥0.4MPa;若压力过低(如<0.15MPa),可能是机油粘度仍过高(未升温到位)或机油量不足,需停机检查;
机油泄漏:观察油底壳、机油滤清器接头处是否有渗漏(冬季低温使密封垫变硬,易出现缝隙),若渗漏需停机紧固或更换密封垫。
- 冷却系统:防结冰、防 “开锅”
水温:正常运行时需维持在 65~90℃;若水温低于 60℃(已带负载),可能是节温器卡滞(冬季易因杂质卡滞在开启状态),需停机检查;若水温超 95℃(“开锅”),需立即卸负载、怠速降温,排查水箱是否堵塞(冬季灰尘 + 结冰可能堵塞散热片);
防冻液:检查膨胀水箱液位,若液位快速下降,需排查冷却管路是否有冻裂(低温使管路脆化,启动后热胀冷缩易裂)。
- 燃油系统:防气泡、防冷凝水
观察燃油管路:若管路内有气泡(透明管路可见),可能是预热后管路密封不良进气,需停机检查接头密封性;
排放冷凝水:运行 1 小时后,打开油箱底部排污阀,排放少量柴油(约 50ml),排除运行中产生的冷凝水(冬季温差大,燃油温度升高后易析出水分),避免水分进入喷油泵导致腐蚀。
- 电气系统:防电瓶亏电、防发电机异常
四、“停机前处理”:为下次启动做准备,避免低温隐患
- 先卸负载,再怠速降温
停机前需先断开所有负载(关闭输出断路器),怠速运行 3~5 分钟,让水温降至 60℃以下、油温降至 40℃以下(避免高温部件突然遇冷收缩,产生裂纹);
禁止 “带负载直接停机”:会导致喷油泵内残留燃油因温度骤降结蜡,下次启动时供油不畅。
- 排放燃油系统冷凝水停机后立即打开油箱排污阀和燃油滤清器放气螺栓,排放残留的冷凝水(运行中产生的水分会沉积在底部,停机后温度下降易结冰),直至流出清澈柴油。
- 电瓶与预热系统维护
若机组需长期运行(如 24 小时不间断),每天检查一次电瓶接线柱(防止氧化),每周补充充电 1 次(避免持续放电导致亏电);
停机后关闭预热系统总开关(若有),避免电瓶通过预热系统缓慢放电(尤其长期停机时)。